清水高中校務經營
一、前言
清水高中位於臺中市清水區,為普通型高中。1922年校址為臺灣日治時期清水尋常高等小學校,1946年3月在同一校址創立「臺中縣立清水初級中學」。學校與多所大學互有教學策略聯盟,例如中興大學、臺中教育大學、元智大學等,也與加拿大布萊斯學院簽訂為姊妹校。
學校成立迄今培育無數優秀人才,例如中研院院士朱經武先生及廖一久先生、教育部終身榮譽國家講座陳文村先生等,辦學績效卓著。然而面對教育環境的各項問題,如少子女化、教學態樣多元、學習成就落差等,必須持續凝聚願景共識,提出可行的具體策略及評估策略推動成效,以持續培育優質適性的人才,共創幸福繁榮的社會。
二、辦學理念-以人(PEOPLE)為核心理念
(一)多元發展(Plural development)
1. 學校辦學應重視學生的多元智能,並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
2. 評估學生的個別差異,運用多元策略,協助學生多元展能。
(二)數位學習(E-learning)
1. 科技是知識經濟時代重要動力,學校應增進學生資訊素養。
2. 運用科技以數據分析界定問題,解決學習成效欠佳的狀況。
(三)機會均等(Opportunity equality)
1. 學校教學應保障平等的學習機會,讓學生都能受優質教育。
2. 依據教育政策促進學校教育機會均等,協助學生適性揚才。
(四)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
1. 教育應致力於養成學生獨立思考,以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培養具備系統思考的習慣,積極面對解決人生的各種問題。
(五)素養導向(Literacy orientation)
1. 培養學生具備因應未來生活不可或缺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2. 發展素養為內涵的多元課程,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
(六)卓越優質(Excellent quality)
1. 學校應致力於維持教與學的品質,為國家培育優秀的人才。
2. 秉持著培育學生成為英才的使命,共同努力推展教育志業。
三、辦學目標-邁向高級中等學校(HIGH SCHOOL)
(一)營造幸福和諧的校園氛圍(Happiness)
(二)發展創新特色的優質學校(Innovation)
(三)培育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Global vision)
(四)建構以人為本的校園環境(Human-centered)
(五)強調自主管理的學習組織(Self-management)
(六)強化團隊合作的行政運作(Collaboration)
(七)型塑健康促進的友善校園(Health-promoting)
(八)維持機會均等的教育環境(Opportunities)
(九)注重學習成效的教學策略(Outcome)
(十)涵育核心素養的教育作為(Literacy)
四、經營策略-以踏實的具體策略(STRATEGY)實踐理想
(一)以適性為導向的學生學習(Student Learning)
1. 發展適性學習與增進多元學習
2. 學會溝通互動與學會自主學習
(二)以成效為指標的教師教學(Teacher Teaching)
1. 維持專業教學與推展創新教學
2. 重視差異教學與落實有效教學
(三)以活用為考量的資源統整(Resources Integration)
1. 活用設備資源與重視家長校友
2. 整合社區資源與增進校際交流
(四)以合作為前提的行政運作(Administration)
1. 研擬校務計畫與順暢行政運作
2. 落實危機管理與增進組織成長
(五)以共好為理念的互動思維(Thoughts on Interaction)
1. 尊重多元表達與重視民主參與
2. 增進良性互動與凝聚群體共識
(六)以特色為核心的優質課程(Excellent Curriculum)
1. 創新課程設計與豐富教材編選
2. 擴展多元視野與落實評鑑反饋
(七)以自發為導向的專業成長(Growth of Expertise)
1. 推動專業成長與鼓勵教育研究
2. 建立學習平台與反思精進成長
(八)以人性為本位的校園營造(Yard of school)
1. 形塑人本校園與營造科技校園
2. 建構安全校園與建立永續校園
五、未來校務發展
(一) 強化與海線地區學校的合作:面對少子女化趨勢,宜加強與海線地區學校的合作,共同精進課程及教學品質,讓海線地區的國中學生,特別是頂尖的學生,能更多人留在海線的高中職學校就讀。
(二) 維持及強化現有的優勢特色:持續邀請鄰近大學,如靜宜大學、東海大學、弘光科大、亞洲大學等,協助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計畫及成果展現。大學端也提供大學選才的做法,讓大學可以找到適合自己校系的學生,創造雙贏的局面。
(三) 加強與頂尖大學的交流合作:未來的申請入學仍為主流,宜持續深化學習歷程檔案的內涵,開展人才培育及學習銜接,包括教師社群、興趣探索、大學預修、生涯體驗、交流互訪等,以達攜手高校教育共好之理想目標。
(四) 國外教育合作提升國際視野:應持續積極尋求與國外大學或高中交流合作,利用參與國際會議、教育旅行或姊妹校交流等,即透過課程設計、活動交流、參訪互動等方式,讓兩校教師與學生,進行全面性的國際教育學習。
六、結語
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教育決定人才,而人才則決定國家的未來。教育哲學家哈欽斯 (Robert Hutchins)提到:「教育的目的,是準備好讓孩子一生都能教育自己」(The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prepare the young to educate themselves throughout their lives.)。事實上,教育對人的影響是一段漫長的歷程,但短時間卻不易觀察到有明顯的改變。我們相信努力就有希望,讓每個人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使生活和生命更為美好。